正文 第十三回 北派-《鸿鸣》
第(2/3)页
十六年过去了,牛头山香火的确比以前旺了些。
不过倒不是因为真的出了什么仙人,让世间那些凡夫俗子膜拜许愿。而是六年前,王承衍闲来无事从那一堆灰尘的一丈阁中,无意翻到一本文字晦涩难懂的《千金阴阳庚角诀》。小道士是这牛头山唯一读完一丈阁藏书的人,他天资聪颖,无师自通,自然好奇这本晦涩之书。
一日,鲸背之年的鹤甲年,在朝冠峰发现一口丹井,混混井泉,深不见底,色逾玄圭,甘如沆瀣。
于是带着一帮徒子徒孙,天天在朝冠峰炼丹。
那九鼎丹炉不知道炸了多少回了,浑身上下烧的没皮少毛,惨不忍睹。小道士偷偷给这位师兄丹炉更换了药材,没成想炼出的丹药,色泽如同金液,鹤甲年雪白的银丝竟白转黄。
这位对长生已经不抱希望的老道,才缠着小道士寻求炼制丹药秘方。
道家以慈悲为怀,上山来的香客和寒门士子、耕农樵夫,偶尔得一些丹药救急,胆子大一些的徒子徒孙,将丹药带下山去兜售,倒在江州小有名气,香火也有些起色。
牛头山香火不旺,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几百年来乃是乾、坤道士同修的大道场,道士有万人之众。除了玉虚宫就是坤道修行的明庵掌管修行。
山脚下青石阶上男女道爷往来不绝。
原本这牛头山,乾道(男道士)和坤道(女道士)互不往来,只因王承衍过于惹眼,坤道道爷们才放下矜持,互相走动起来。
在玉虚宫,以掌教和其四个师弟为尊。
此时牛头山山脚下大地震颤,牛头山下那两棵镇山之宝千年老槐树,据说与牛头山岁数相当。被这雷鸣般的大地震颤惊动,树叶如雨纷纷坠落。
不少香客惊诧,驻足观望。
山下一百王府兵铁甲铮亮,整齐划一。奔到山前,轻骑尉骆梓挥动手势,一百铁甲下马落鞍,寂静无声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府兵威猛,足可以一敌百。
牛头山唯一上山的小路,也因年久失修,每逢暴雨悬崖陡峭。在这条小路上行走,即使善于钻山越岭的老虎也发愁,故有“虎愁崖”之称。此刻虎愁崖上,一匹踏雪白马神骏非凡,双耳侧后隐隐可见犄角,竟是塞外日行千里的马中神兽麒麟马。
马背上少年,背负一柄剑,催动俊马跃过泥泞山道,三辆马车紧随其后。马车上是老夫人和郡主叶青璇,再就是大掌柜纪莫亭、几个伙计和药材。
云雾缭绕的虎愁崖两侧,有一副气势磅礴的石刻:
一气三清势更奇,壶中妙法贯须弭。
这是牛头山开山祖师程颐,执道教牛耳时题上去的。
“弟弟,我问你,你在山上半年,他现在真的能包治百病吗?”,郡主叶青璇换了一身云裳,如墨的云髻,一柄金色珠钗晃动,俏丽万分。
她似乎有些心绪不宁,撩起珠帘,双眸向外望去,几个气势如虹“一气化三清”的大字,在云雾中若隐若现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小道士见了郡主总是紧张兮兮。
郡主刻薄,见了这位人人敬重的师叔祖,一言不合,拳打脚踹的教训一番。
“那个放牛的小道士,太能学了,我估摸现在正孜孜不倦的读书呢”,杨泽答非所问,他又想起了十年前,他和郡主第一次上牛头山的事情。
第一次见到小道士王承衍,那个时候虎头虎脑,憨态可掬的小道士,跟在掌教师兄天宁子身后,怯生生的,不像是天宁子的师弟,倒像是玉虚宫奉茶童子,胆小如青锋一般,在这山上他惟一的玩伴就是那头同样怯生生的小牛犊。
第(2/3)页